
(以上为剑铺新作战国白玉髓剑具)
一、初步说明:
战汉时期,古人大量使用白玉髓。战国主要用来制作环,同样做环的还会使用红玛瑙。汉代主要用来做印,同样做印的还会使用和田玉。
战国白玉髓相对于战国红玛瑙,裂更少,硬度更低,加工更容易。
战汉时期使用的白玉髓,不会使用太透的,如现代追求的冰透白玉髓,在当时使用较少。而会使用透度更接近玉的,即现在称之为的高瓷白玉髓或者乳化白玉髓。
二、古代解释:
《说文解字》:玉,石之美者。
《说文解字》:玛瑙,石之次玉者也!
《本草纲目》“金石部”中提到:“王逸《玉论》,载玉之色曰,‘赤如鸡冠,黄如蒸栗,白如截肪,黑如纯漆,谓之玉符’。
又古文中多有提到“赤玉”者,而现代意义和田玉几乎没有红色的。
因此当前笔者的认知:
1、赤玉就是红玉髓,即现遗存古物俗称的西玛。战国时期贵族使用较多,有玉感;
2、战汉时期称之为玉的,就是各种没有太多花纹的美石,包含现代意义的和田玉、玉髓、一些地方玉等;
3、玛瑙在战汉时期并不用以指现代意义的玉髓,而仅指缠丝玛瑙,且西域来的较多;
4、现代说的战国红玛瑙,在战汉时期被称为赤玉或者玛瑙,暂不可知,需要更明确的遣册资料才能确定。
因此,白玉髓在战汉时期,或为玉,而且是一种比一般玉更白更硬的玉。而当前能看到的战汉白玉髓器物,基本都是精工,鲜有糙活,甚至可能级别更高。
三、琅琊汉墓汉剑剑具视频分析:
琅琊汉墓玉具视频见《探索发现》的7分45秒:
https://tv.cctv.com/2018/04/25/VIDEyXiqErWWb3UJcRVbbrgs180425.shtml


根据视频中的质感表现,相较于常规的和田玉,此装具更加透、白,甚至带有少量橙色杂质等。不排除是有一定水、打光造成的摄影表现,但就从感官上,会更接近白玉髓的视觉表现。

对比上图的新作白玉髓剑璏,透度及杂色等,多有相似之处。
因此,怀疑琅琊汉墓的玉具剑剑具,有可能是白玉髓材料,当然也不完全排除是和田玉的可能。
四、总结:
由于无法上手直接观察,暂时无法确定琅琊汉墓的玉具剑剑具的材料,只能做假设和猜测。
欢迎朋友们给到更多线索,如果多久目标剑具展出了,也争取去现场看一看,以证实猜想的真伪。
附:
“战国白玉髓”的说法,是相当于“战国红玛瑙”一样的现代称呼,指的是战国时期开始大量使用的材料。这两种材料在战国都被大量用到环上,而后汉代使用减少,直至汉代之后不再使用。
一来是不再有技术能把这类材料做好,汉代相较于战国时期做的时候就明显能感到工艺降低;二来由于战争等原因,产地或运输路线断绝,而不再有原料来源,因此使用减少。
战国红玛瑙,是2002~2008年,重新挖掘的料子。因有古人挖矿的遗迹,且原料分析与战国时期的缠丝红玛瑙同料,才被现代定名为此名。战国白玉髓同样如此,只不过用法并没普及。